【资料图】
“桑树连坡种,人家夹水居。”地处四川西南部的盐边县,蚕桑既是当地历史底蕴厚重的传统产业,也是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更是当下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产业。
夏天,在盐边县北部片区,一路行进,两旁桑树满绿,微风轻轻吹过,泛起片片碧波。桑林里,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新鲜桑叶喂蚕,收购站里,晒干的桑果正在加紧打包待发……
“今年上市的鲜茧总体质量良好,茧色洁白,价格在60元一公斤。”走进盐边县惠民镇蚕茧站,一筐筐洁白的蚕茧整齐摆放,工作人员正使用仪器评价系统对蚕茧进行品质鉴定,根据品质划分等次,抽检、过秤、搬运,白花花的蚕茧瞬间变成了一张张发家致富的“红票子”,蚕农们喜悦的心情也溢于言表。
从时间上追溯,500多年前的明代起,盐边县就有栽桑养蚕的记载。到民国初年,盐边常年能盛产桑树30多万株。如今,盐边更是把蚕桑产业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不断优化蚕桑产业,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种桑养蚕,蚕桑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群众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提高蚕农养好蚕的积极性,实现售好蚕、得好价的目标,坚持优茧优价、劣茧低价的原则,结合盐边实际,我们特制定《鲜蚕茧仪评收购定级标准操作办法》,让鲜蚕茧仪评公平、公正、公开。”中丝天成(攀枝花)丝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蚕桑产业健康向上发展,盐边县还成立了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编制了《盐边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盐边严格规范收购程序、加大技术培训、争取政策支持,2021年,全县优质桑椹还迎来了首次出口,100件、400斤优质桑果在青岛海关通关成功,发往日本东京;中丝天成(攀枝花)丝绸有限公司生产的生丝质量由5A30提升到了5A60,2022年出口生丝15吨至罗马尼亚,打响了盐边高品位生丝品牌,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这不仅让盐边蚕桑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更是提升了盐边农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打造盐边品牌具有非凡意义。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优质蚕桑是盐边县现代特色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桑园面积占全市的90%以上,共涉及9个乡镇45个村2.6万多户。近年来,盐边依托资源持续深化蚕桑产业发展,桑椹也以其营养丰富、绿色天然等特点,畅销北京、新疆、天津等地,依托县域内生态环境、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优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盐边突出做好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四篇文章”,牢牢抓住一颗小小桑果,推广出桑椹新品种,研发桑椹干、桑椹酒、桑椹茶、桑椹宴等深加工。一棵桑树浑身是宝:“蚕宝宝”吐丝生财,废桑枝生出菌菇,桑椹宴带动旅游,蚕丝出口国外……盐边县紧紧围绕蚕桑产业,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宽了乡村振兴新“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