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家住龙岩市长汀县边远乡镇的廖大爷,喜笑颜开,逢人便说:“现在看中医很方便,效果又好,还能享受医保待遇!”
(资料图片)
廖大爷今年80多岁,经常觉得身体疼痛不适,精神萎靡,可又查不出是什么病。前不久,在长汀县四都卫生院经过中医体质辨识,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坚持了一段时间,就变得神清气爽。
截止目前,长汀县所有乡镇卫生院都已成立了中医馆,76%的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为村民提供中医药服务,让许许多多像廖大爷这样居住在边远乡镇的村民也能就近享受到中医药的健康红利。
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县级医院里有中医科,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里有中医馆,接下来,还将实现村卫生所 (社区卫生服务站) 里有中医阁,让中医药服务走进千家万户。而这得益于近年来,长汀县着力推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特色发展,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近年来,长汀县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成立中医康复联盟是一大亮点。2019年3月,汀州医院牵头成立了中医康复联盟,旨在构建全县中医康复治疗网络,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中医特色专科,让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到优质、规范、安全、便捷的同质化中医康复医疗服务。
同时,长汀县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引进中医药人才的政策,中医本科毕业生可直接入编乡镇卫生院,且按1.2倍绩效向中医药人员倾斜。
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从源头打通中药材产业链。近年来,长汀县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如今,铁长乡、四都镇、古城镇等乡镇已培育了10余个中草药栽培基地,主要种植了三叶青、银杏、灵芝、鱼腥草、金银花、车前子、小黄姜等100多种中草药,种植面积上万亩。
建设万亩药材基地,打造特色本草小镇的同时,铁长乡张地村还被评为“福建省养生旅游休闲基地”“福建森林康养基地”。
此外,长汀县也注重加强信息化建设,引进中医辅助诊断系统,实现辅助开方、解析病因、综合诊断等辅助诊疗功能,能够帮助年轻基层医师较快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形成系统化的中医诊疗思维,从而让更多民众享受到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加强中医药融合发展
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王书华是长汀县大同镇新民村第一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他说:“到我卫生所的(病人),我总是首选用中医中药治疗。”语气里带着中医人对中医药的自信,这份自信,来自于群众对中医药的信赖。
长汀县不断加强中医药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医养结合、中医药+家庭病床等融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医康复联合病房是中医药融合发展的一个创新形式。近年来,策武卫生院联合羊牯、红山、四都卫生院和汀州医院成立策武卫生院工贸新城联合分院,积极探索“联姻式+共建式”发展模式,建立了中医康复联合病房,急性期过后的康复患者可从县医院转入联合分院。
据不完全统计,联合分院康复住院患者个人自付比例约为县级以上医院的27%,实现了“患者得实惠,医生得成长,医院得发展,分诊得落实,政府得民生”的多赢局面。
县乡中医药发展的同时,村级卫生所也不甘落后。在河田镇中街村第四卫生所,不仅配备了中药饮片300余种,而且能够开展包括贴敷疗法在内的8种中医技术。
此外,长汀县各医疗机构还注重打造品牌特色、差异化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局势。涂坊中心卫生院中医康复科、新桥中心卫生院针灸理疗科被评为福建省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全县以“一乡一品”的目标发展中医特色专科,河田中心卫生院的脑瘫康复、大同卫生院膝关节综合康复、新桥中心卫生院中医药与精神卫生、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等都独具特色,吸引了周边群众就诊。
来源:福建卫生报